陳卓藝術中心蕭劍波大師古象牙淺刻作品《十八羅漢》淺刻組屏風獲2013年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博覽會“特別金獎”(館藏非賣品)
弘佛法度眾生
羅漢,阿羅漢的簡稱。最早是從印度傳入中國的。據說,羅漢一是幫人除去生活中一切煩惱;二是可接受天地間人天供養;三是幫人不再受輪回之苦。即殺賊、應供、無生,是佛陀得道弟子修證最高的果位。羅漢者皆身心六根清凈,無明煩惱已斷(殺賊)。已了脫生死,證入涅槃境界(無生)。堪受人天尊敬供養(應供)。于壽命未盡前,仍住世間梵行少欲,戒德清凈,隨緣教化度眾。
釋迦牟尼佛為使佛法在佛滅度后能流傳后世,使眾生有聽聞佛法的機緣,囑咐十六羅漢永住世間,分居各地弘揚佛法,利益眾生。
佛教傳到中國后,十六羅漢成為藝術家創作的題材,后來演變成為十八羅漢,每位羅漢的背后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十八羅漢原本沒有固定的形象,是后來的藝術家憑著自己的想象畫出來的。
繪畫與雕刻的完美結合
陳卓藝術中心、中國象牙淺刻國家級大師蕭劍波先生的猛犸古象牙淺刻作品《十八羅漢》組屏風,是蕭大師的精刻得意之作。作品從表象看是牙刻與微雕的融合,與人物的呼應,灰色背景與墨彩的烘托,精雕紫檀與微雕牙刻的對照。從深層看,這些都是繪畫語言在牙刻藝術中的完美體現,也是突破了千余年來固守線刻傳統的窠臼,提升了當今牙刻藝術的品味,并注入新的活力,將牙刻從藝人勞動升華為藝術家創作。
《十八羅漢屏風》采用了繪畫中較為空靈的構圖形式,一幅畫屏一個傳說故事,一個故事畫活一個羅漢。作者用刀精準,把握筆墨精神,刀隨筆發,生息一念,意從刃生,凝重與淡雅,蒼澀與滋潤,機理與皴法均處理的靈動而生機;焦墨至重刀而淡雅處若有若無,明暗相生,歷歷清晰;細觀時,牙質本身的淡黃之韻和紋理的自然律動使整件作品更顯靈動。該作品既突出筆墨與刀法,又凸顯內涵與精神,纖毫畢現,巧奪天工,更顯佛的天國,禪的意境,書法與繪畫的構成相得益彰,顯示出作者的精妙刀工和在書畫方面的不俗造詣,充分體現了作者牙刻創作的思想與性情,展現出作者的原創魅力,在當前淺刻藝術界尤顯珍貴,不愧為稀世珍品,極具收藏價值。
有緣收藏、品鑒本作品的有緣人士,經日積月累的熏陶、參悟,了解了佛法精髓,澄心凈性,盡解人生諸惑,斷除煩惱,向善、向上,不枉此生。
提示:本文作品及圖片版權歸陳卓藝術中心所有,受法律保護,不得進行仿制和用于其它商業用途,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