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新的報告顯示,如果數量繼續以目前的速度下降,人類可能會滅絕。來自希伯來大學哈達薩布勞恩公共衛生與社區醫學學院和西奈山伊坎醫學院的一組研究人員分析了 185 項研究的結果,涉及來自美國、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亞洲和1973 年至 2011 年間提供精液樣本的非洲人。
在評估結果后,研究人員得出結論,西方國家男性射精中的濃度在過去 40 年中減少了 50% 以上。每年數量平均下降 1.4%,而且下降的速度并沒有放緩。
“這是對世界各地研究人員和衛生當局的緊急警鐘,以調查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并以預防為目標,”該研究的主要作者、流行病學家萊文博士說。“自 25 年前首次報道以來,數量的減少一直備受關注。這表明下降趨勢強勁且持續,”斯旺博士補充道,他也參與了這項研究。
(資料圖)
商業化學品發揮關鍵作用
據《鏡報》報道,盡管該研究沒有調查下降背后的驅動因素,但科學家們認為,日常用品、工業和農業中使用的一些化學物質可能是這場危機的幕后黑手。
由于這項發表在《人類生殖更新》上的研究沒有發現南美、亞洲和非洲男性的數量沒有顯著下降,因此科學家們認為商業化學品在這一趨勢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根據萊文博士的說法,結果非常令人震驚。盡管體外受精 (IVF) 等不孕癥治療可以為想要孩子的夫婦提供解決方案,但在解決問題根源方面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他補充說,數量低可能是一般男性健康狀況不佳的一個指標。
他告訴《衛報》:“這是一個真正被忽視的巨大公共衛生問題。 ”
盡管之前的研究得出了相同的結論,但不良飲食、環境化學物質和不孕癥之間的聯系被忽視和批評,有人說這種下降可能是由于實驗室方法的改變或選擇有不孕癥的男性。
然而,萊文博士和他的團隊指出,他們通過分析使用相同計數方法并涉及不知道不育問題或疾病的男性的研究以及其他措施來解決所有這些問題。
由于這項新的薈萃分析解決了之前研究的許多問題,男性生殖健康專家、愛丁堡大學教授理查德夏普對這項研究表示歡迎。他補充說,這些結果是我們最接近確定持續下降的結果。
由于男性生殖研究領域的研究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認數量下降的潛在原因。先前的研究發現,體重、缺乏體力活動、吸煙以及孕婦接觸各種加工食品、化妝品和家用產品中的有毒物質都存在關聯。這些物質被稱為內分泌干擾物。
謝菲爾德大學男科教授艾倫·佩西(Allan Pacey)補充說,隨著睪丸癌發病率的上升,男性生殖能力正在成為一個令人擔憂的重要原因。他建議數量少且希望生孩子的人不要拖延。
“如果你是一個數量少的人,而你在 21 歲時嘗試生孩子,你可能不會注意到自己有問題,”佩西說。“但如果你在你的伴侶 35 歲的時候和她一起嘗試,那就是心痛的時候,因為那時你的數量很少,你的伴侶年齡較大,而且你沒有太多時間去嘗試用醫學方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