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理解“均輸法”,最要緊是八個大字:徙貴就賤,用近易遠。
2、一、不是固定不變地向各地征斂實物賦稅,而主要是在災荒歉收物價高漲的地區折征錢幣,用錢幣到豐收的地區賤價購買上供物資,此即“徙貴就賤”。
3、二、如果有多個地區同時豐收物賤,就到距離較近、交通便利的地區購買,此即“用近易遠”。
4、于是均輸法就可以達到“江湖有米則可糴于真,二浙有米則可糴于揚,宿亳有米則可糴于泗,坐視六路之豐歉,間有不登之處,則以錢折斛,發運使得以斡運之。
5、不獨無歲額不足之憂,因以寬民力。
6、萬一運渠旱干,則近有汴口倉庾”這樣的效果。
7、與均輸法配套的措施有二:其一,擴大發運司的職權,撥給發運司專項資金,用于采購,賦予“從便變易蓄買”的權力,并增辟官吏。
8、其二,建立京師所需與發運司上供的信息溝通體制,讓發運司預先知曉京師庫藏狀況,根據實際需要合理安排糴買、稅斂、上供。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