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風吹麥田千層浪,又到一年收獲時。新洲區漲渡湖街1300畝“旱改水”項目輪作種植的小麥迎來了豐收時節。
5月22日,在新洲區漲渡湖街楊叉河“旱改水”項目小麥收割現場,五臺收割機在稻田里來回穿梭,伴隨著機器的轟隆聲,一粒粒金黃的麥粒被收入“囊”中,一臺收割機每天可以收割100畝左右的小麥。
“我今年在這邊輪作種植小麥500多畝,從播種、施肥、噴藥等方面,街道農業農村辦都會幫忙請專家過來免費指導,還有發放了小麥的防病蟲害農藥,現在收割的時候他們也幫忙聯系了5臺收割機過來,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小麥完成收割之后我們是直接拖到烘干廠去。今年小麥長勢非常好,預計畝產量在800斤左右,收割完成后6月份開始種植水稻?!蔽錆h君諾農機技術服務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周催高興地說。
新洲區漲渡湖街“旱改水”項目總規模為1300畝,分別位于楊叉河分場和馬驛湖分場。一直以來,兩地土地碎片化較嚴重、水利設施薄弱、田間道路不通暢,村民生產成本投入大、收益低。為從源頭上幫助當地村民增產增收,漲渡湖街因地制宜實施“旱改水”的發展思路,將地勢高低不平和產出效益低的旱地,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可灌溉”的高產水田,通過引進合作社將田地統一流轉給種植大戶,進行水稻和小麥兩季輪作種植,每年可畝產1000公斤左右的糧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群眾收入。
新洲區漲渡湖街黨工委委員張建國告訴記者:“今年,漲渡湖街緊抓春夏播生產的緊要關口期,廣泛開展小麥技術指導與田間管理等服務,實行“黨建+合作社+農戶”種植模式,機械化統一播種、植保、收割,為小麥豐產豐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記者從新洲區漲渡湖街農業農村部門了解到,今年漲渡湖街小麥種植面積接近1萬畝,預計全街收割小麥280萬公斤左右,一周左右將全部完成收割工作。
融媒體記者:游玉婷
通訊員:邰生鵬 葉東輝
編輯:李家靜 呂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