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表現
(資料圖片)
本期(2023.8.7-2023.8.11)非銀(中萬)指數-4.23%、行業排名23/31、券商II指數-3.60%,保險II指數-5.26%;
上證綜指-3.01%,深證成指-3.82%,創業板指-3.37%
個股漲跌幅排名前五位:華林證券(+3.04%)、錦龍股份(+2.90%)、紅塔證券(+2.16%)、潮海租賃(+1.87%)、中原證券(+1.30%);
個股漲跌幅排名后五位:財達證券(-10.75%)、天茂集團(-10.49%)、中航產融(-9.40%)、瑞達期貨(-9.37%)、國聯證券(-8.71%)。
注:去除ST及退市股票
核心觀點:
證券:
市場表現方面,本周證券板塊下滑3.60%,跑輸滬深300指數0.21pct,跑輸上證綜指0.60pct。本周五,證券市場主要受到外圍市場和信托市場消息因素,導致市場整體震蕩下行,而券商PB估值跌至1.36倍,位于2020年以來45分位點。短期內,券商板塊受到消息面及情緒面的影響較大,而中長期來看,隨著負面消息逐步消化,以及“活躍資本市場”相關政策的落地,券商基本面長期向好本周滬深交易所在證監會的指引下,陸續發布改善交易端和投資端的相關政策交易端,滬深交易所允許滬深主板和創業板股票、基金等證券的申報數量可以以1股(份)為單位遞增;同時ETF引入盤后固定價格交易機制。此前,申報數量為100股及其整數倍。而本次改革增加了交易的靈活度,對于投資者,尤其是資金實力有限的個人投資者而言,一方面投資高股價但具備長期成長價值的優質股票更加便利,另一方面,減少了大額交易對于價格的沖擊,價格更趨平穩,鼓勵投資者減少短線交易,更注重于尋找具備長期投資價值的優質標的。此外,隨著科創板和創業板的逐漸完善,部分中小型公司陸續上市,投資者對于小份數股票的需求增加,本次改革便利了投資者進行小市值股票的投資決策,對于市場交易活躍度有較大利好作用。同時,滬深交易所推動大宗交易(非自動對盤交易)納入互聯互通,進一步豐富了南北向投資者的交易方式,提升了交易的便利性,有利于引導更多長線資金流入A股,提升A股活力和流動性
投資端來看,滬深交易所將非寬基股票指數產品開發所需的指數發布時間由6個月縮短為3個月,縮短了相關指數產品的發布周期,鼓勵金融機構進行產品研發和創新,進而豐富投資者的選擇。
總體來看,“活躍資本市場”相關制度正在陸續落地,本周以“交易端”制度為主,后續“投資端”作為改革重點,有望為資本市場帶來更多利好。此外,8月下句開始,券商開始陸續公布中報業績,建議關注部分增速超預期,實現高增長的券商。建議關注中報業績表現較好,規模較大的“中特估”券商,如中信證券、華泰證券等。
保險:
市場表現方面,本周保險板塊下跌5.26%,跑輸滬深300指數1.87pct,跑輸上證綜指2.25pct。本周五由于受到信托行業以及外圍市場負面消息的雙重影響,導致保險板塊跟隨市場下滑。短期內,負面消息導致的市場信心不足仍會對板塊產生一定影響。但中長期來看,根據政治局會議的表述,保險板塊仍在資負兩端存在利好。
本周,中國人壽、中國人保和新華保險三家上市險企公布了2023年1-7月原保費情況。雖然7月單月三家險企的壽險和財險保費收入均出現大幅環比下滑,下滑速度均超40%。一方面,根據往年表現來看,6月保費收入通常較高,且保險利率下降在即,居民6月加速保險產品的購買,在高基數的影響下,7月保費環比增速通常會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而2022年7月這三家上市險企的保費增速也低于20%,另一方面,上述三家險企7月保費收入的同比增速均出現好轉,1-7月的同比增速也較上半年小幅加速。7月,新能源汽車優惠政策再臨,有望對財險保費收入起到一定利好作用,而壽險表現隨著代理人團隊改革的推進上半年顯著向好,預計這一趨勢有望繼續延續。此外,近期上市險企將陸續公布上半年的業績表現情況,根據上半年保費及股債市場的表現,頭部上市險企業績有望實現增長。投資端仍需關注債市、房地產市場和權益市場的表現,短期內可能會受到信托及部分大型房企風險因素的影響,長期來看,建議關注地產和權益市場利好政策的發布情況
當前保險板塊估值為1.05倍,位居2020年以來10分位點附近,具備較高的安全邊際和修復空間。建議關注業績對險企估值的拾升作用,我們持續推薦頭部綜合實力較強,具備規模優勢的險企,如中國平安等。
風險提示:行業規則重大變動、外部市場風險加劇、市場波動
(來源:中航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