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銀行理財子公司走進市民理財生活已經3年了。8月22日,記者從即將滿三周歲的平安理財獲悉,截至2023年6月,平安理財管理規模超8800億元,服務客戶數約1200萬人,多次獲得銀行理財行業重頭獎項,在第三方機構2023年2季度全國性銀行理財能力排名中位居第6位。
在即將迎來成立三周年之際,平安理財在深圳舉辦“幸福‘理’享 平安相伴——產品及投資策略沙龍”活動,平安理財總經理張東、首席產品官劉凱、首席配置投資官陳芳、首席權益投資官袁野、市場總監姚芳、固收投資部負責人熊珣等領導以及中金公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帥帥參加,全面、系統介紹公司以“穩”為特色、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產品解決方案,和多資產、多策略的投研體系,分享、交流平安理財三年來轉型發展實踐。
(資料圖)
張東表示,成立三年來,平安理財以打造“中國品類最全的開放式理財平臺”為目標,堅持專業驅動,用專業為客戶創造價值。
構建以“穩”為特色的產品服務體系,迎接財富行業新機遇
活動現場,中金公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張帥帥以“從大財富產品鏈視角:論理財子業務機遇”為主題展開分享。他指出,銀行理財產品已經成為居民資產配置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內大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將為銀行理財公司等金融機構帶來新的機遇,但由此帶動的投顧產業鏈進一步細化與分工合作,對機構投研及客戶服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張帥帥認為,未來,單一的產品貨架難以充分滿足投資者日益復雜的投資訴求,資管機構要打造開放且有競爭力的產品貨架,在做好產品創設和管理的基礎上,為客戶提供產品配置方案,做好財富管理服務,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全面產品服務體系。
面對資管行業趨勢和客戶需求,平安理財確立了以“追求絕對收益目標,提供金融資產配置解決方案,滿足投資者穩健理財需求”為特點的產品理念。平安理財首席產品官劉凱介紹,公司構建了以“穩”為特色、以絕對收益為目標的產品體系及產品圖譜,涵蓋現金、標準化固收、非標、標債+非標、固收+、混合,結構化共7大類、超800只產品,為提供客戶“多場景解決方案”,并追求在“產品定位、投資策略、客戶認知”三方面的一致性。
打造豐富投資策略,滿足理財穩健增值需求
理財產品全面凈值化背景下,如何通過專業投資、配置能力,滿足客戶“低波動、穩健收益”的投資需求,成為了銀行理財機構贏得客戶信賴的關鍵。平安理財將量化模型和主觀分析相結合,不斷豐富投資策略,打造多資產配置平臺,滿足客戶在不同市場條件下理財穩健增值的需求,切實增強客戶投資理財的安全感、獲得感。
在眾多投資中,固收具有收益相對穩定、安全性較高的特點,深受大多數投資者偏好。平安理財固收投資部負責人熊珣表示,平安理財固收投資以“堅持多資產多策略、追求絕對收益”為投資理念,打造底層策略模塊化生產、頂層根據投資組合目標進行科學封裝的平臺化、模塊化生產模式,構建差異化競爭優勢。
近兩年來,全球資本市場波動不斷,居民理財風險偏好下降,理財客戶對于“穩”的需求更加突出。平安理財首席配置投資官陳芳表示,基于客戶對于理財產品的絕對收益預期,決定了理財投資端須以資產配置的思路進行投資運作,體現“全天候”的特征,即理財產品持有一定時間要能獲得合理的絕對收益并控制下行風險;在絕對收益策略的打造上,平安理財構建了具有安全邊際的立體風險管理體系、守正創新的階梯式配置模式、動態資產風險定價的投資框架,通過多資產、多策略創造風險調整后的合意回報,為客戶提供相對平滑的凈值曲線,持續提高客戶的體驗和獲得感。
完善投資者陪伴體系,引導樹立正確理財觀念
資管新規發布以來,理財產品打破剛性兌付,底層資產的價格波動反映到產品凈值走勢上,給習慣“保本保收益”的理財客戶造成了心理壓力。
尤其是近兩年來,理財產品遭遇超預期的市場波動和凈值回調,投資者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認知和預期出現了較大偏差,加強投資者教育顯得尤為迫切。
平安理財將投教工作重要性上升到新高度。平安理財市場總監姚芳介紹,公司自成立起就著手搭建和持續完善投資者陪伴體系,與渠道端共同做好銷售適當性管理和投資者教育工作,幫助客戶加強對理財產品底層投資邏輯的感知、傳遞投資策略調整、提供信心修復支持,引導客戶理性看待產品收益回撤和波動。同時關注將產品能力與渠道客戶及經營場景的連接,推進資產配置理念的落地傳導,依托“四號一平臺”矩陣式服務體系線上持續輸出持倉點評、市場異動點評和產品運作分析,形成多層次、多維度的內容服務能力;線下聯合渠道持續開展“理財有道、平安同行”全國巡回路演等系列客戶陪伴活動,幫助投資者樹立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