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明年315打假的格局打開。
如果打假能打到電影院,那必然是大豐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說的就是最近假出圈的某電影“偽·觀眾reaction”營銷視頻。
鏡頭里的女子頭戴白紗,全程被劇情感動得淚流滿面,散場后還一個人哭到抽搐,無法離席。
圖源:網絡
一好心路人看到這個可憐的女孩,立刻拿出紙巾,又是擦淚又是安慰,最后兩人深情相擁,煞是暖心。
圖源:網絡
短短30秒,兩位觀眾靠賣力的reaction貢獻了超越電影主演的演技。
不過,這還并不是登峰造極的表演。
在電影營銷路數越來越離譜的當下,她姐隨便一搜就是令人腳趾動工的“觀眾reaction”大作。
看個電影,有人哭到暈厥,哭到發病,甚至連狗看了都忍不住眼眶濕潤。
圖源:網絡
但你我都心知肚明,這也太假了,一看就是騙人的托。
用哭戲把人騙進電影院里殺已經是老手段,可它不僅沒過時,最近還更新了相當多的炸裂劇情。
梁朝偉看了要偷師學藝,章子怡看了都甘拜下風。
影帝影后在民間
流量們的演技爛透了沒關系,如今影帝影后就藏在漆黑的電影院里。
電影一開場,他們就開始表演,演的主要是哭戲,輕松哭出層次和高潮。
一個人哭到滿臉淚痕再默默拭去,是孤獨的沉浸。
圖源:網絡
好姐妹好兄弟哭到抱作一團、互相取暖,才對得起電影的虐心。
圖源:豆瓣
或者一場電影看得原地精分。
上一秒還在暴笑如雷,下一秒就哭得痛不欲生,官方配字“才懂笑著哭最痛”。
圖源:網絡
民間藝術家們拿到的劇本,有時還會撞梗。
比如熱門題材之一,是女孩霸氣地一把摟過身旁默默流淚的閨蜜,配字“好姐妹一直都在”。
圖源:網絡
狗血的有——
女孩被臺詞狠狠戳中,看看一旁無藥可救的男友,說看完電影就分手,然后泣不成聲。
圖源:網絡
浪漫的有——
女孩正哭得上頭,男友突然拿出后排兄弟準備的玫瑰花送驚喜。
圖源:網絡
哭戲番外的吵架還有——
男觀眾激動發言,女觀眾輸出獨立女性金句回懟,一邊的女生又聽哭了。
圖源:網絡
除此之外,還延伸出了陌生男女互加微信、遇見甜甜愛情,白發閨蜜喝奶茶、好姐妹就要一輩子的劇情。
圖源:網絡
他們哭到抽搐,笑到模糊,看著電影演電影。
他們加微信、分手、吵架、求婚,看一部電影像過完了一生。
這似乎不是在電影院,而是在《演員請就位》的考核現場。
只是,這卷到畸形的電影院演技大賞,已經騙不到這屆網友了。
圖源:新浪微博
畢竟我們見過更抓馬的大場面,那是堪稱哭出了奇跡的《前任3》。
哭到通貨膨脹
也許還有人記得那屆賣力的觀眾,看完《前任3》就化身電影院悍匪。
哭到跪地不起、痛憶前任的只是入門選手。
圖源:網絡
更入戲的男人哭到心臟病發,女友手拿吊瓶大罵,醫生裝備齊全跟死神搶人。
圖源:網絡
有人哭得擾亂秩序,當場被保安抬走。
她還不忘對著空氣里的前任大喊“你為什么要這個樣子!”。
圖源:網絡
前任在電影院遇到現任,借著電影的后勁打架打得難舍難分。
圖源:網絡
配著“分手應該體面”的bgm,加上“備好紙巾”的友情提示,《前任3》靠著觀眾精湛的演技,把路人騙進電影院發瘋。
5.6分的片子,竟然收割了近20億票房。
圖源:網絡
自此,各電影宣傳方紛紛效仿,力求用觀眾的表演詐騙出票房新記錄。
2.8分的愛情片,他們必哭。
圖源:網絡
4.8分的喜劇片,他們爆哭20分鐘。
連2.9分的科幻片,也能哭得意猶未盡。
圖源:b站
一時分不清這是人性的扭曲,還是道德的淪喪。
到了現在,終于哭得電影院里通貨膨脹、信用崩塌。
人人皆知這是《歌手》的哭托再就業,網友在線求工作:我哭得更專業,哪里還招人?
還真有片方用三五百塊錢,招首映禮上的領哭員。
劇本給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鐵漢落淚,媽媽遞紙巾安慰;哭到眼鏡模糊,眼淚要大顆......
圖源:微博
素人的眼淚貶值了,還有專業演員來大秀演技。
有些演員已被懷疑是不是在電影院兼職哭戲。
圖源:豆瓣
過去幾年,群演和明星一起為電影的虛假營銷添磚加瓦,沒關系,輿論的反噬會給出答案。
我們都已經不再相信短視頻里的感人口碑、爆笑反應。
尷尬的眼淚和笑聲里,只有一個字——假。
虛假的泡沫,終于托不起謊言筑成的樓閣。
假作真時真亦假
假,已經無處不在。
電影院的觀眾在表演,打開手機,短視頻里的夫妻、婆媳在表演,直播間的主播在表演......
楚門世界的邊界模糊不清,現實是表演的舞臺,即時更新大型的真人秀。
一層層虛假包裹著生活,我們已身陷巨大的信任危機。
真真假假、以假亂真的后果是可怕的——
一切,都可以是編造的劇本。
那些現象級的流量、網紅,大多被懷疑是劇本、團隊和幕后推手的功勞。
張大大的發瘋直播間,有劇本;談戀愛窮出圈的黑馬情侶,有劇本。
圖源:網絡
去年二舅的故事刷屏,治好了廣大網友的精神內耗,但也逃不過“內容虛構”的質疑。
圖源:微博
后真相時代有太多“反轉”,連真實故事也有虛構、包裝的可能。
我們的種種情緒,感動、憤怒、喜悅......也許正是建立在算法和捏造之上。
可能很多人都曾被紅極一時的真人秀《變形計》騙哭過。
當初沒人懷疑過它的真實性。
圖源:網絡
它讓都市和大山里的孩子互換人生,城里打架、揮霍、泡夜店的富二代經受淳樸農村的洗禮,最終幡然醒悟,重新做人。
但事實上,這檔真人秀,并不“真”。
故事的淚點,是剪輯的效果,戲劇的沖突,來自導演的干預和設計。
總導演蔣良承認,這個節目生命力無法長久的一個重大原因,是“它就是建立在謊言的基礎上”,“導演在幕后做了很多工作”。
圖源:智族GQ
觀眾的眼淚,算是錯付了。
而這幾年,很多真人秀不再藏著掖著,設置了“編劇”一職。
經過剪輯的后期加工,一場比賽可以被重構為跌宕起伏的連續劇,人物性格、關系都在人為的設計中似假似真。
于是荒誕的情況出現了。
虛假的秀越做越真,在謊言上編織激烈的情緒,但真正的活人,卻越來越假。
藝人們鏡頭前的采訪,提前對詞,滴水不漏。
發律師函的明星,進去踩縫紉機了;演技爛出圈的流量,水漫金山拿演員獎。
圖源:網絡
擺爛的擺爛,說謊的說謊,他們爭相披上皇帝的新衣,侮辱觀眾的智商,似要憑實力給內娛提前來一場風光大葬。
而最近的一些跡象也表明,觀眾確實忍太久了。
內娛口味,正在反彈。
考古與反噬
電影的假宣傳,空心的假明星,注水的假數據,堆積一片繁華,我們已厭煩到了極點。
不過,從這幾年走紅的趨勢來看,觀眾已經用雙手投了票。
面對遍地謊話的內娛,我們都在共同懷念一個名叫“真實”的東西。
真實,是那英那句振聾發聵的“媽的最煩裝X的人”,歷久彌新的“這很難評祝她成功”。
圖源:網絡
是海清原地膜拜“你是我的神”,許晴云淡風輕“上一季的人都正常”。
圖源:豆瓣
什么商業互吹、資本力量,這才是活人發瘋該有的精神狀態。
從前的真實片段一次次翻紅,打的都是當下一張張虛假的臉。
流水線制造的假甜工業糖精吃多了,才知道王心凌《愛你》的自然甜多有魅力。
圖源:《乘風破浪》
動輒投資上億的精致綜藝看多了,才懂考古出來的“九轉大腸”多清新脫俗。
圖源:《頂級廚師》
《武林外傳》《家有兒女》《甄嬛傳》是永恒的電子榨菜,過了十幾年還在上熱搜。
我們寧愿在滯后的時區里,重溫當年的嬉笑怒罵,也不愿對著滿屏的假哭、尬笑假裝跟上了虛假的繁榮。
真正動人的東西,從來不是標準的笑容、表演的眼淚。
而是發瘋也好、溫情也好的那些人和人之間的真實碰撞,以及它和我們斷不開的情感聯結。
這種真實,我們似乎只在考古中才能看見。
比如譚喬和《譚談交通》翻紅,將那些真實的普通人帶到我們面前。
大爺執著于到二仙橋要走成華大道,河南崽兒一招腰馬合一,振起一片灰塵。
圖源:《譚談交通》
失去雙親、妻兒的大爺,與癡傻弟弟和一條狗相依為命,用一句“往前看”演繹現實版的《活著》。
圖源:豆瓣
11年前,賣歪煙歪酒被工商抓,拉歪三輪被警察逮的氣球哥,送了譚喬一個灰太狼的氣球。
11年后,他問:“譚警官,我那年送給你的灰太狼氣球過時啦?”
圖源:b站-譚喬
普通人上演的人間喜劇,內核全是悲涼。
底層生活的詼諧里,藏著我們每個人都可能面臨的生活所迫,穿越十幾年的時間,依然戳中我們搖搖欲墜的安全感。
翻紅的還有女性節目《半邊天》。
平原上的劉小樣寧愿痛苦也不要麻木。
她燃燒著內心的火山,道出了千千萬萬女性進退兩難的苦悶。
圖源:《半邊天》
節目里還有在縣城不愿結婚的女青年,被拐賣后命運波折的女性,耗費7年追尋殺母仇人的女孩......
主持人張越說,她要在《半邊天》的女性故事里,看到群體和階層的經歷、處境,看見時代和歷史。
普通女性內心的波瀾壯闊,映照著真實的歷史進程。
圖源:網絡
《譚談交通》和《半邊天》都早已停播,譚喬也說了:
“現在已經拍不出這樣的東西了。”
電視里不斷播放的是豪門恩怨、仙俠愛情,大咖云集的巨制綜藝。
能戳中我們內心、關懷真實人性的節目、影視劇卻越來越少。
只剩尷尬的笑聲、廉價的眼淚、虛弱的煽情和糊弄的表演。
珠寶華服遮掩了真實的聲音,我們看不見苦悶的普通人、掙扎的窮人,更看不見自己正在親身經歷的歷史。
進入電影院的演技大賞,是自欺欺人的泡沫,資本不管內娛的死活。
罵“內娛爛透了”,成了一種日常問候。
可是我們知道,泡沫終究會被戳破,假象崩盤只在早晚,謊言也不會因為說的人多了而成真。
我們不愿浸泡在虛假的繁華中,看一些屎上雕花,吹一些無腦爛作。
不在謊言中麻木,不做幫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