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哪些樓盤更符合你的需求?
記得私信關注派房王博士
(相關資料圖)
新手買房時,為了顯得自己專業,總會有意無意地問起 小區的容積率 ,試圖通過這種向中介施加壓力,這個時候帶看的中介往往會心一笑,并如實回答你的問題。
而這個時候,壓力又來到了你這邊:因為你覺得數字越低越好,這表示你單位價錢買到了更多空間,但具體多少合適,你并沒有一個準確的把握。
所以上海的住宅容積率到底是個什么水平?
在上海買房,容積率究竟多少合適?
上海安家指南 上海買房人必關注!提供: 1、學區&板塊知識。 2、樓市政策熱點。 3、最新成交數據。 4、購房實操案例。 5、房產問題答疑。 6、線下房產沙龍。 7、最新規劃信息。 買房不當,十年白忙,上海買房,就找派房。715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得從頭說起。
先科普一下概念,容積率是指一個小區的地上總建筑面積與凈用地面積的比率。
舉個例子,假如你家小區總面積200平,只有一棟樓,共5層,每層100平,那么你家小區的容積率就是5X100÷200=2.5。
一般來說,在小區確定的情況下,容積率的數值和居住舒適度確實成負相關,容積率越高 舒適度越低。
但問題是,每個城市,甚至每個小區的情況都不一樣, 沒辦法用同一套標準去衡量所有樓盤。
比如宇宙豪宅豪宅湯臣一品,容積率高達5.97,明顯超過了容積率舒適數值的上限,但這絲毫不影響湯臣一品的江湖地位。
再比如上海的老破小,以內環的西凌新邨為例,容積率只有2.6,也沒見有人覺得它有啥舒適性。
所以容積率這個事情,咱們得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為了說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得先看看容積率和哪些因素有關;
地理位置
先說結論,位置越是靠北的城市,關于容積率的標準就越嚴格,房子的容積率就越低。
為啥?因為太陽!
光照時間,是影響住宅舒適性的關鍵指標之一 ,上海的緯度是北緯大約31度左右,算是中低緯度地區,所以在上海市政府規定之下,目前的普通商品房小區容積率大都在2-3之間。
而地理位置越是靠北,小區能曬到太陽的時間就越短 ,這就解釋了為啥北方城市會嚴格限制城市建筑高度,以此來控制容積率,不信你問北方生活的朋友,看看他理解的合適的容積率范圍和你是不是一樣。
而南方城市則寬松許多,最典型就是深圳。
大部分商品房其實普遍建在100米以下,而深圳呢?2019年甚至搞出過77層,200多米的住宅,容積率超過11,甚至秒殺香港。再比如廣州的廣鋼新城,容積率也普遍達到5至8。
放在上海,這哥倆肯定要挨罵:容積率這么高,這還是人住的嗎?
城市土地
影響容積率的另一個因素是城市人均土地面積。
還是以深圳為例,常住人口在1300萬左右,面積僅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
而上海的常住人口在2500萬左右,面積卻達到了6000多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積是深圳的1.7倍左右。
事實上,這個數字還不止,因為深圳地貌相對上海崎嶇不平,最高海拔接近1000米,而且水域密布,能真正用來開發的土地資源可謂是捉襟見肘。
與之類似的城市還有重慶,面積8萬平方公里,看著很多,但山地占了一大半,在全國主要城市容積率排名中照樣名列前茅,比不少南方城市還高。
不怪人家搞出容積率11的逆天小區,實在是條件有限啊。
所以再回過頭來看上海的容積率,有沒有一種覺得異常寬敞,人均豪宅的感覺?
上海安家指南 上海買房人必關注!提供: 1、學區&板塊知識。 2、樓市政策熱點。 3、最新成交數據。 4、購房實操案例。 5、房產問題答疑。 6、線下房產沙龍。 7、最新規劃信息。 買房不當,十年白忙,上海買房,就找派房。715篇原創內容
公眾號
說了這么多,那在同一個城市里面,容積率是不是越低越好呢?
這又涉及到小區的建造方式,以及建造成本等因素。
相同的容積率,不同的體驗
首先,我們得明白,容積率和另一個因素息息相關,那就是 建筑密度 。
在容積率相同的小區,建筑密度越小,環境越開闊,反之亦然。
比如湯臣一品,容積率都快到6了,也沒人覺得住的很擠,就是因為建筑密度小——那么大塊地皮,就蓋幾棟樓,即使樓層多點,也不影響居住的舒適度。
同樣的,老破小容積率只有2-3,大家反而覺得很擠,就是因為樓層不夠高,密密麻麻的樓房影響觀感。
不要盲目相信容積率
其次,開發商早就預判了你的預判:知道你在意數值,那我換個方式蓋樓不就好了?
現在上海流行的混合社區就是例子。
所謂混合社區,就是在同一個小區里面蓋不同類型的房子:一種是低容積率的低層別墅,另一種是高容積率的高層住宅。
通過高低層住宅搭配的方式,在維持容積率不變的同時,變相拉低業主的居住體驗 (私密性受損,圈層矛盾等)——羊毛出在羊身上,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
這雖然是開發商提高利潤率的方式,但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家的買房成本,試想一下,如果不是高低搭配,那么你可能根本買不起相同配置的房子。
別人的高容積率,可能是你的福利
買房時我們當然希望小區有更低的容積率,但如果把目光放到周圍,你會發現,容積率,可能越高越好。
一是因為,對小區周邊的商務區來說,容積率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比如前灘房價很高,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板塊的商務辦公區域足夠多,有足夠的企業和購買力。否則如果容積率上不來,你房子的升值空間自然也無從談起。
另外一方面是因為,目前二手房市場掛牌量很大,在同一個片區內,如果大家的容積率都差不多,那么你的房子顯然就不夠有競爭力,反之,你的小區就會成為周邊最靚的仔,吃到最多的溢價。
這和大家在預算地段相同的條件下,更喜歡買三房,是一個道理。
沒有襯托,價值就無從彰顯。這句話用在這里十分合適。
所以,說了這么多就是想說明,容積率這個東西,各個城市的標準都不一樣,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內部,容積率也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需要進行綜合考量。
因此大家在買房時,最好優先考慮地段,學校,升值空間等關鍵指標 ,這些主要的價值點確定之后,再去考慮容積率的問題才是比較理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