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行駛在古冶區的農村公路上,路面平坦寬闊,兩側綠樹成蔭,車輛來來往往。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宛如一條條舞動的彩帶,串線成珠、聯網成片、縱橫交錯,把城鄉連接起來,極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條件。
農村公路不僅是關乎經濟發展的“毛細血管”,更是關乎農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礎”。近年來,古冶區緊緊圍繞“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的總目標,聚焦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著力優化農村路網布局、提升農村公路管養水平、加快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進程,充分發揮交通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基礎和先導作用,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提供強有力的交通保障。自2012年以來,該區累計投資2.31億元,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68.65公里,全區農村路網實現全覆蓋。
“這條路過去特別不好走,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古冶區王輦莊鄉小古莊村村民郭玉煥指著眼前的趙陡路說,“現在好了,公路直接修到家門口,出行十分方便。”
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基礎設施要先行。該區因地制宜抓好農村公路建設工作,組建“四好農村路”建設領導小組,提前編制農村公路年度建設規劃,明確各項建設任務。全面實施土路硬化提升工程,對窄路基路面和“暢返不暢”路段進行改造提升,逐步消除路網中的“斷頭路”“瓶頸路”,大大改善了群眾出行條件。農村公路建設以“建成一條、優質一條、達標一條”為要求,將交通安全、防護、排水等設施“三同時”和農村公路建設“七公開”內容納入公路建設之中齊抓共管。
為保證管理養護任務高標準、高質量進行,該區制定印發《古冶區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負責制。按照“統籌部署、行業指導、部門協作、社會參與”的農村公路養護要求,充分發揮鄉鎮和村委會作用,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責任體系,明確各鄉鎮的管理權責清單和村委會治理責任,設立區級路長1人、鄉級路長5人、村級路長122人,按照“一個管理機構、一支管養隊伍、一個辦公場所、一筆管養經費、一個運行機制、一套內業臺賬”的標準,定人、定責、定路段,構建三級聯動的公路管理養護體系。目前,該區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設置率實現100%,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經費納入財政預算比例達100%,形成了區有總路長、鄉鎮有路長、行政村有路段長的公路管理養護隊伍。同時,全面提高群眾的愛路護路意識,愛路護路的鄉規民約、村規民約制定率達到100%。
開展常態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實時跟蹤掌握“四好農村路”養護項目進展情況,推進路域環境提升、路宅分家、路田分家,確保農村公路“有路必養、管理到位”,全區農村公路列養率實現100%。
此外,該區著力提升農民群眾出行服務水平,推進城鄉客運公交一體化建設,推動城市公交向鄉鎮和村延伸,持續提升公交通達廣度和深度,提高鄉鎮公交化運營率。截至目前,全區具備通客車條件的農村公路已全部實現路通車通,行政村已實現城市公交全覆蓋。(記者楊雨熹 通訊員萬麗麗)